科技好蹺救命 港大初創團隊贏創業比賽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5/02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7/05/02 10:29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生辛子雋(左)和港大物理系博士吳卓光(右)開發實時分析檢測軟件,協助建築物、路軌和飛機的勘察工作。(馮漢柱攝)

科技可改變世界,拯救生命。三個由80後和90後組成的團隊,分別研發智能襪、可攜式疾病檢測晶片,和勘察實時分析檢測軟件,贏出港大DreamCatchers 100K創業種子基金比賽。

智能襪可在嬰兒有生命危險時及早警告父母,提防意外;疾病檢測晶片有望大幅加快流感測試速度和降低成本;勘察實時分析檢測軟件配合無人機作勘察工作,檢查建築物、路軌和飛機表面有沒有裂痕、漏水,減少人為失誤。

智能襪監察BB身體 生命危險即警告父母

嬰兒熟睡時猝死慘劇時有發生,由5名科大校友和港大學生組成的Peacify,研發出給嬰兒穿戴的智能襪,可監測嬰兒的血氧、心跳、體溫和身體轉動。Peacify創辦人羅偉倫稱,眼看朋友誕下嬰兒後,因晚上擔心子女安全無覺好瞓,啟發團隊研發智能襪,冀替新手父母減輕無形壓力。

Peacify創辦人羅偉倫(左一)表示,身邊朋友當上父母後壓力甚大,啟發團隊開發嬰兒智能襪,長期偵測嬰兒血氧、心跳等身體狀況。左二起為其他創辦人李瑞霞、潘晉宜及何家立。(馮漢柱攝)

父母可隨時通過智能襪連接的手機App,知道嬰兒是否太冷或太熱、何時睡醒,更重要是當嬰兒心跳、血氧量不正常,代表他們可能處於呼吸困難等危險時刻,App即時會警告父母,避免意外發生。

智能襪目標用戶為0至1歲的嬰兒,團隊廣向身邊剛為人父母的家人和朋友收集意見。羅稱,了解到父母重視裝置安全和對嬰兒健康的影響,故採用藍牙4.0技術,將數據由襪先發送到家中的基座處理,再傳送到伺服器,藍牙比WiFi傳送大減輻射,亦打算調整運算法至每隔1秒才發射1次數據。

現時團隊正研發第4代的智能襪,縮小感應裝置大小至與5毫子相若,電量可持續使用18至20小時。另一創辦人何家立稱,初代因感應器必須緊貼腳底才可量度,一直構思產品要穿在腳上,但現時找到新零件突破限制,將來或可造成手環。

Peacify創辦人何家立稱,團隊正研發第4代的智能襪,進一步縮小感應裝置大小。(馮漢柱攝)

團隊獲得多個培育基金的資金共25.5萬元,進一步會進行產品測試,預料產品最快明年首季推出市場,估計屆時售1,500元。

納米晶片 數分鐘測出有否患流感

港大機械系博士朱舟揚(左)和博士生李士杰(右)研發可攜式疾病檢測晶片,數分鐘內可偵測出流感病毒,李士杰指技術將來可檢測寨卡等其他傳染病。(馮漢柱攝)

每年流感在短時間內奪去不少兒童性命,及早確診用藥可減低死亡率,據去年立法會文件,本港醫院緊急流感檢測化驗需時8至12小時。兩名港大機械系博士朱舟揚和博士生李士杰創辦BioCap,開發可攜式疾病檢測晶片,有望大幅縮短流感測試時間至數分鐘。

李士杰稱,他們研發了擁有51億個納米結構的晶片,原理上先將病毒抗體塗上晶片上,只要用家對晶片呼氣,用手機拍下晶片,上載至手機App,利用圖像識別技術,分析顏色變化,數分鐘內即可測出是否患上流感。每塊晶片成本僅35.5元,可回收重用,預料可應用在邊境口岸和學校。

由於病毒抗體需要由實驗室提供,將會同內地研究所或港大醫學院合作,進行病毒測試,料半年內有初步成果,望2年後推出市場。他續稱,假如臨床測試成功,將來技術可用於檢測其他傳染病,如寨卡、中東呼吸綜合症等。

分析檢測軟件 助驗樓飛機路軌

不少機電產品和服務仍靠人目測檢查,稍一疏忽隨時釀成意外。

港大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生辛子雋和港大物理系博士吳卓光合組Project Raphael,開發多感官實時分析檢測軟件,配合加裝了高清鏡頭及紅外綫、聲納和LiDAR感應器的無人機使用,圍繞建築物、路軌和飛機飛行,可實時測量尺寸,如長度和深度。

在紅外綫探測下,只要建築物某部位附近溫度有所變化,便可知道出現裂縫、滲漏或氧化,而聲納和LiDAR感應器分別可檢測內部結構,及實時構建3D影像,並將數據上傳到雲端共享給持份者作分析,以協助工程師、檢查員加快完成勘察。

其目標客戶群是建築公司、鐵路公司及航空公司。辛子雋稱,他們曾跟航空公司合作,在台北機場測試,人手拿着iPad用軟件檢查飛機外部約4、5次,時間快8成半,建築物和路軌亦可省逾8成時間,而估計成本至少可降低3成多,下一步會按照行業需求調整軟件。

三個團隊均贏出港大DreamCatchers 100K創業種子基金比賽,各得到10萬元資金繼續完善產品。